小红书英才网致力于小红书学习交流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人力资源 > 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

如何满足企业筹备期的招聘需求-

2022-06-21 绩效管理 加入收藏
 如何满足企业筹备期的招聘需求?  刚入职不久,正赶上单位筹备期,人资经理递给我一份招聘清单,扫了一眼,头便有些隐隐作痛,因为招聘需求量非常大,确切地说,应该是13个高级顾问、25个中层、200多个基层,其中还有很多职称学历方面的硬性要求,和邯郸英才网小编一起了解。 因为招聘属于新公司筹备而产生的需求,时间特别赶,必须在正式开业前(也就是3个月内)完成,如果只是时间紧倒也罢了,偏偏行业冷门,专业

  如何满足企业筹备期的招聘需求?

  刚入职不久,正赶上单位筹备期,人资经理递给我一份招聘清单,扫了一眼,头便有些隐隐作痛,因为招聘需求量非常大,确切地说,应该是13个高级顾问、25个中层、200多个基层,其中还有很多职称学历方面的硬性要求,和邯郸英才网小编一起了解。 因为招聘属于新公司筹备而产生的需求,时间特别赶,必须在正式开业前(也就是3个月内)完成,如果只是时间紧倒也罢了,偏偏行业冷门,专业性又强。 这样的招聘,难度实在太大。 先不谈中高层的招聘,仅上百名的专业技术人员,便困难重重。招聘到好的员工是件困难的事情,招聘到优秀的员工更是难上加难。非校招季节,即使想招聘一些应届生救急也是无米之炊……消极情绪弥漫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中心。 人资经理提交了一个关于招聘难点的分析报告,不得不说,理由都很到位,但对解决招聘没有任何实质性帮助。对我而言,这种报告的价值为零,甚至负值,因为他的畏难情绪已经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了身边人的工作开展。如果他提供的是一个招聘解决方案,可能更有意义一些。 要保证新公司正常开业,没有比找到合适的人更要紧的事情了。战略再好,理念再完美,如果不行动起来,都没有任何意义! 这时候招聘的重点,不是开分析研讨会、制定完美的方案,而是需要一锤定音,快速行动起来。于是我简单布置了当下的招聘任务。1、开展常规网络招聘 虽然简历投递量不多,来应聘的人更少,但至少是一个信号:这家单位在招聘,条件还不错,让那些还在职但想动一动的人看到,就有可能加深印象。因此,平常的招聘维护,如刷新等工作必不可少。2、微信、QQ招聘同时启动 互联网时代,微信与QQ的功能被不断延伸,不仅是招聘,更有微商。无论通过“易企秀”还是公众号制作的招聘信息,都需要好的传播媒介,才能产生实际效果。3、内部推荐 对于专业技术招聘,内部推荐永远是不可或缺的渠道。我们首先必须争取政策支持,然后尽快落实下去。在做内部推荐的基础上,我更希望内部推荐外部化,市场化。4、第三方合作 很多企业不愿意与猎头或劳务公司合作,认为是浪费钱。人资应该做的事,为什么要花钱找别人?这是一个思维的误区。试问,现在的中高级人才,是喜欢通过猎头来体现价值,还是通过常规的网站投递,把命运交给人资专员?5、各种中介媒体 以前招聘都会选择报纸或电视广告,号召力特别强。现在传统媒体没落,加之我们的专业比较冷门,我更侧重于选择行业大V,通过大V的影响力锁定目标人群。6、公司门户网站 因为行业原因,公司网站点击率很高,因此将人员招聘放到公司网站蹭人气,也是对资源的二次利用。如果我们在人资板块设计上下功夫,将每一个招聘环节做到极致,不仅能够吸引关注量,更能提高转化率。7、像猎头一样招聘 猎头有自身的资源优势,但我们不能过于依赖,我们应该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扫街式主动出击。任何一家同类企业,无论规模大小,无论盈利亏损,都潜伏着我们的招聘目标。 听完我的布置后,大家原来的低迷一扫而光,纷纷积极行动起来。有了信心,每个人对招聘更用心了。有时候,不是下属不努力,而是我们没有给下属努力的机会。 首先我争取到了招聘政策。当看到每招一个高级顾问就可以拿到8000元的奖励时,很多人瞬间跟打了鸡血似的,有人更见钱眼开地吹牛要招10个高级顾问。 内部推荐的奖励政策很快传达到公司上上下下每一个人。奖励丰厚、人资部人缘不错、加上有些人热心或争强好胜的性格……推荐的氛围持续升温。 招聘专员无微不至地对待每一个应聘者,彬彬有礼,端茶倒水,坚持将每一位应聘者送到楼下,如果遇到面试需要等待的,总会在添水时诚恳地道歉。后来很多在我这面试的应聘者都说,如果不是冲着你们小姑娘的态度,估计我早走了。 企划部在招聘助理的软磨硬泡下,早早的完成了微信版本的最终稿。大家纷纷迫不及待地转发朋友圈。当天效果已经凸显,不时会接到一些咨询电话,甚至确定了不少人的面试时间。招聘有时候就像做销售,必须不断的积累各种资源,否则效果将大打折扣。 招聘信息在朋友圈转发后,就有几家猎头公司闻风而动,洽谈合作事宜。我挑选了一些核心岗位,交给几家猎头竞争。那些被猎头推荐后淘汰的人选,又成为我们潜在的招聘对象。 公司门户网站在网络部的优化下焕然一新,人资版块在大家的努力下内容更加充实丰富,确保更新及时性的同时,也兼顾到应聘者的关注点。 人资部每个人都像猎头一样寻找合适的人才,哪个同类行业经营不善,哪里有合适的人才……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我和一位高管微信打了个招呼,人家直接发起了视频,这也成为我们招聘之余的笑谈。 一切都开始朝着好的方向去了,但我并没有忽视招聘中出现的问题。 招聘的基数太大,人资很难把握住招聘关键点,甚至有时候会做无用功。我将自己的想法与相关部门沟通,一是压缩招聘需求,二是确定核心招聘岗位,三是对招聘岗位进行排序。通过这样的二次优化,近300人的招聘量被压缩到100人以内,核心岗位成为大家主攻的方向,而明确的岗位排序,让大家可以按照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的原则,有侧重点的安排招聘进度。 入职时间无法确定,导致候选人左右摇摆,尤其很多人都是在职,观望心态严重,人资迟迟无法拍板,很难统计招聘完成情况,评估招聘进度,招聘似乎陷入了怪圈。如果确定入职时间,从入职到正式开业期间的人工成本,将是公司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确定出第一批录用名单,是我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招聘效果不大显著,大家很快从原来的鸡血状态回到原点。为此,我做了两件事:一是将企业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同时有针对性地满足应聘者个性需求,不断完善招聘环境和条件;二是将内部推荐政策外部化,不仅对内部员工激励,更对每一位应聘者都完全有效,让招聘产生蝴蝶效应。 新公司筹备期的招聘,一开始我并没有进行职业的评估量化,只是在招聘有了一点起色后,才开始制定招聘策略。在这期间,我只是对每一个工作职位设定相应的工作内容和目标,说实话,招聘录用其实存在很大程度的巧合性。 当前招聘仍有一些混乱之处,有些甚至是一些很低级的错误,这都严重影响着招聘的达成。目前,我正在制定公司的招聘策略,因为一个有效的招聘策略将带给企业明显的效益,包括重要职位的人员稳定性;可吸引大量有潜质的求职人士;带来大批后补性人员;网页浏览人数持续增长;招聘成本减低;预测性与真实性距离缩短;离职人员对自己的决定感到后悔……

文章底部广告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