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该怎么做?如何做好招聘?
招聘该怎么做?如何做好招聘?
首先,招聘难点、痛点有哪些?和邯郸英才网小编一起了解。以下为常见:1、岗位需求量大,但收到的简历很少。2、部门不考虑招聘周期,只要求快速到岗。3、岗位简历投递少,又没有合适的人才。4、招聘渠道有限,无法收集更多简历。5、部门很挑剔,总觉得没有合适人才。6、招聘岗位薪资待遇低,不具有吸引力。7、岗位要求很高,没有合适人才。8、部门很难沟通,需求定位不清。9、岗位流失快,反复招聘。10、公司福利待遇差,吸引不了人才。11、公司招聘费用有限,要求又高。归根结底,招聘难无非是从业务部门、需求岗位、人力资源部三个不同角度出现了问题,各方只管自己的感受,不考虑实际,再加上公司的政策导致招聘难做。总之一句话,自己顾自己,难以深入沟通,角色意识太强导致工作开展很缓慢。各方的角色定位及心理剖析:1、业务部门:只管提需求,看简历,面试,做不出业绩就推说人才招聘不力。2、需求岗位:随便填写,信息模糊,范围广泛,招聘定位不清,没有详细的画出要求。3、人力资源部:按岗位说明书描述发需求,收集简历并推荐,按图索骥,与部门互动少。4、公司:只考虑业务进度及销售,懒得管你招聘,没人就催人力资源部。综上,招聘就是夹在公司和部门之间的受气包,努力了半天,双方都不满意。你不理解我的苦逼,觉得我很好玩,还说我不够努力,可是招聘真的有那么好做吗?非也。从整个人才市场来看,从2010年开始,中国的人口红利开始消失,人才供过于求的局面开始悄然发生了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只有身处一线的招聘人员最清晰。虽然到处依旧是人山人海,可是能称得上是人才的寥寥无几,但是业务部门却从来不知道这个情况,很多部门的负责人的心理还停留在上个世纪,你给他讲实际,他给你讲道理,道理虽然好,可是对于实际有卵用。除了人才供给少,另一个很重要的趋势是,目前的社会中坚是70后、80后、90后,00后的这一批将会是未来最大的挑战。而80后、90后的思维方式和以前的人有很大的区别,他们最看重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这就是说,如果不能看到自己在这里工作会实现自己的价值,那么他们肯定是会流失的。如果你不提供好的平台和可期的未来,你是没办法说服这些人来为你安心的工作。所以,做招聘的不懂人性是无法做好这份工作的。人性本就是趋利避害,好逸恶劳,喜新厌旧,喜欢坐享其成,不喜欢努力拼命。你得顺着来,你得创造一种文化,来激发他们内心的那份猎奇的感觉,不然你所有的自以为是的努力等于白费。我们看社会中各类企业,实际上已经悄然分成了不同的层次,你所在企业的层次决定了你的视野和未来,而这其中只有少数的人才有可能行业通吃,绝大部分人还只能在特定的行业或者范围内流动。所以一流的企业招的一流的人才,或者建立了一套优秀的机制,能让二流甚至三流的人才也能做出一流的业绩;二流的企业就吸收二流的人才,依次类推。最终是一流的企业成为了培训基地,三流的企业只好捡漏或者由一流的人才创办,企业最终还是拼人才。我们再回到常见的招聘难题,其实关键就三点:一是相互之间的沟通问题;二是信息的传播和收集问题;第三就是公司的薪资福利问题。除此之外,其他的倒不是难题。有句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钱能使鬼推磨,如果真的有足够的资金,招聘真的就不会是问题。那么在缺乏足够资金的支撑下,我们该如何做好招聘呢?我以为有以下几个方法:一是多与部门沟通,深入了解部门业务。人是很奇怪的动物,你如果例行公事,我也会如此。你如果诚心待我,那我们才可能交心。工作中很难做到和业务部门交心,但是可以少一些官僚和形式,多一点人性。多去部门走动走动,多了解下部门的业务开展情况,帮助部门解决一些问题,顺道交流招聘的问题点,也许部门会给你不一样的启发。二是了解清楚岗位的需求,部门不是专业的HR,他对人才的理解是具象的,不是像我们那么抽象,什么模型、素质、能力都是我们挂在嘴边的术语,部门不会理解这些,他们只知道做过什么,什么学历,懂什么就行,所以在描述上会与我们的有出入,所以需要我们帮助他们去梳理。当然我们不能高高在上,我们谦虚一点,以请教的姿态去开展工作,也许会顺畅的多,也会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第三就是分析岗位为什么会招聘难,是招聘入口太窄,还是人才少,还是薪资低,尽可能的找出主要原因。有时候不能看表象,也许是我们忽视了某些环节,只是因为太急躁了,导致我们无法用心的找到问题点。总之,要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肯定有方法只是你不知道而已。最后,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无法改变的。对你无法改变的问题,换个角度看,也许是我们做的不够,所以公司不重视,也许我们没有做出成果,所以得不到支持。如果一个公司运行多年还没有垮掉,那么它肯定是有一些东西值得去关注的。肯定有一些还具有吸引力的东西,因为如果真的很不堪的公司,市场会让他倒闭的。要是我们所有的方法都尝试了,最后发现都是公司的问题,那么滚蛋吧!毕竟你不是老板,你无法改变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