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朝花夕拾有感
《朝花夕拾》:鲁迅笔下的深沉回忆与批判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脍炙人口的作品集,原名《旧事重提》。这部集子共有十篇散文,其中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则写于厦门。这部作品不仅是鲁迅对于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回忆,更是他对封建习俗和封建思想文化的深刻揭露和批判。
初读《朝花夕拾》,我被其中深沉而又真挚的情感所吸引。鲁迅用他那独特的笔触,细腻地描绘了自己的童年生活,那些早已远去的记忆仿佛又重现在眼前。从迎神赛会到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再到与藤野先生的师生情谊,每一篇都透露出浓浓的情感。但更让我为之动容的,是隐藏在温馨回忆背后的尖锐批判。
例如,《五猖会》中鲁迅非常喜欢迎神赛会,但是父亲强迫他背诵《鉴略》,等鲁迅背完后,早已失去了原有的兴致。所以他能深刻感受到封建家长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摧残,所以他不肯承认《鉴略》是好书,这也深刻的表明了鲁迅对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摧残的批判。
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则对那些愚昧无知、虚伪做作的封建孝道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对那种不顾儿童性命、一味追求“愚孝”的行为表示了深深的反感。比如“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揭示了封建孝道的愚昧和残忍,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
不仅如此,在《无常》一文中,鲁迅更是勾画出了一个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活无常”形象。他虽是勾人魂魄的鬼,但他因活泼、诙谐、办事公允而且富有人情味,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作者在这个形象中寄寓了对人性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公理正义的渴望。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鲁迅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慨。
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与《琐记》等篇章,则展现了鲁迅先生从童年到求学的成长过程。他从一个天真烂漫、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的孩子,逐渐成长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勇于批判和反抗的青年。这一过程中,他也对封建教育制度进行了批判,认为它束缚了人的思想和创造力。
读完《朝花夕拾》,我深感这部作品不仅是对过去的回忆,更是对那个时代的社会制度和文化的反思。鲁迅先生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批判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而又复杂的历史画面。这部作品也让我更加敬佩鲁迅先生的勇气和智慧,他敢于直面黑暗的现实,用文字作为武器,为中国的进步和变革发出了自己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