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去提炼KPI指标呢?这是个大问题!
在OKR没有流行之前,很多企业选用KPI这种考核方法,KPI好不好用?确实能够解决一些问题,但是,如何去提炼KPI指标呢?这是个大问题!而确定准确有效的KPI指标又是成功实施考核的关键。那么,KPI从哪里来,该怎么来提炼和确定?有没有什么方法呢?
我们知道所谓的KPI(关键绩效指标),就是定位关键核心的那几个指标,也是20/80法则的完美诠释,就是多数的问题往往是由那少数的问题来决定的。所以说,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KPI考核方法时,脑子里要飘过一个概念,谁才是那个关键的少数?
那么提炼KPI指标要走什么套路呢?我们说也是三点一线,即先公司,再部门,后岗位。
1.确定公司级的KPI指标。
对于公司层的KPI提炼,这个不是HR就能做到的,需要看老板的想法,看老板对公司发展的战略定位,看老板对公司本年度目标的设定,看老板对管理层提出的经营要求。比如说,年度利润率、年度销售额、市场占有率、净资产收益率、成本控制率、年度目标完成率等等,都可以作为公司的KPI指标。
这些指标的设定既需要他个人对企业发展的预期,也需要结合上年度或是过去两三年发展情况的规律判断,或是管理层基于公司过去发展的总结以及对未来目标的预测,综合平衡考虑。
不管公司级的目标怎么定,一定是先有公司级的KPI指标,然后才能层层往下分解到各部门的KPI指标。当然,有时候也不能怪老板的要求过高,古语有云:“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所以,老板也是想给管理层一点压力,这种心情与手段也可以理解。
2.确定部门级的KPI指标。
既然公司级别的KPI指标已经确实,下一步就是轮到部门级KPI指标的提炼与设定。当然,有些公司级的KPI指标是可以直接分解到部门级的:
市场部,像销售额、市场占有率、资金回笼率、客户满意度、销售计划完成率、销售增长率等等。
生产部,像生产计划完成率、生产成本控制率、产品质量合格率、劳动生产率、废品率等等。
人力资源部,像招聘达成率、培训完成率、员工流失率、薪酬核算及时率、考核计划完成率等等。
研发部门,像项目完成率,研发成本控制率、项目研发转化率等等。
有些部门指标就需要公司管理层对部门进行定位了,就是公司需要某些部门扮演什么角色,根据这些角色来设定KPI指标。
还有些指标的设定一定要考虑管理层最希望部门迫切解决的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从源头上定位该部门的存在。
3.确实具体岗位的KPI指标。
对于具体岗位的KPI指标提炼,第一条要以岗位说明书为基础,就是要知道这个岗位要做哪些工作?哪些工作才是该岗位的重点?或是完成哪些事就能确保这个岗位的价值最大化?当然,我们也要考虑两个关键点;首先,并不是占用你最多时间的工作就是你的重点工作;其次,并不是花费时间不多的工作就可以忽略不计。
当然,具体岗位的KPI指标也可以与部门级KPI指标进行对标。比如说,人力资源部招聘专员的关键指标就可以与部门级的KPI指标一致,招聘达成率就是相同的考核纬度。销售人员的关键指标与部门级的KPI指标也是可以对标的。
除去上述常规的KPI指标提取方法外,也有学者或是同行提出其他的KPI提取方法,比如基于工作流程的KPI提取法。在企业内部,根据行业的特点或是企业管理风格与定位的不同,企业的组织结构也不同,那样可能我们常规理解的工作流程会发生变化,也就是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能范围覆盖面不同。这样与之对接的工作流程也不同,那只能根据工作流程来描述或是定位各部门、岗位承担的职能,进而确定他们的KPI指标。
再比如根据管理工具的特点来提取KPI指标法,比如有的企业选择BSC(平衡计分卡)作为绩效考核的方法,那么这个工具需要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来考核,所以,就会产生BSC+KPI组合式的考核方法,这也是另一种KPI指标的提取方法。
我们说,并不是知道怎么提取KPI就能解决问题的,在这里又需要我们提另一个概念,就是关键指标的提取必须符合SMART原则:
Specific——具体性,不管提取什么样的KPI指标,这项指标一定要是具体的,有清晰的概念,至少要让人知道这个指标具有什么样的作用与意义。
Measurable——衡量性,提取KPI指标要做到量化,能够量化的必须要量化,有具体的计算公式,能根据相关数据核算出来,这样操作起来就相对简单。而且通过计算得出来的指标就会显得可靠与真实、客观。
Attainable——可达性,关键指标的选择一定要能够实现,而不是做不到的东西。镜中花与水中月的概念就不要拿出来忽悠人了,那样没有意义。
Realistic——现实性,KPI的提取主要是为了解决某些问题,不能解决问题的KPI指标就是耍流氓了。今天的问题,需要用今天的方法去解决,KPI指标的确定绝不能是用今天的方法去解决明天或是后天的问题。
Time based——时限性,KPI指标的考核只要能在一定的周期内解决就行了,超过一定的周期后,当前的KPI指标或许就不再是最重要的指标,或者当前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这个时候,就需要将相关的指标进行替换。当然,有些指标的数据需要统计,那么就要求把这些数据的收集与分析限制在一个具体的周期内,形成整个考核周期内的约定成俗的标准。
除了SMART这个原则,另外在提取KPI指标时,还需要注意几个点。首先,KPI指标的数量不宜过多,小企业的KPI考核可以是4/2原则,即4个定量的指标,2个定性的指标;中大型企业,就可以4/4或是6/4原则,过犹不及。
其次,KPI指标的提炼,需要“三方会谈”即,HR部门,被考核者,被考核者的领导,既然是指标提取,就不能脱离当事人的参与,更不能脱离被考核者领导的参与。
当然,有时候,我们也要清楚:知道一回事,会不会提取是一回事,能不能提取又是一回事,提取得对不对更是另一回事。这就要看HR、管理层、被考核者之间的博弈了,狭路相逢智者胜!
我们知道所谓的KPI(关键绩效指标),就是定位关键核心的那几个指标,也是20/80法则的完美诠释,就是多数的问题往往是由那少数的问题来决定的。所以说,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KPI考核方法时,脑子里要飘过一个概念,谁才是那个关键的少数?
那么提炼KPI指标要走什么套路呢?我们说也是三点一线,即先公司,再部门,后岗位。
1.确定公司级的KPI指标。
对于公司层的KPI提炼,这个不是HR就能做到的,需要看老板的想法,看老板对公司发展的战略定位,看老板对公司本年度目标的设定,看老板对管理层提出的经营要求。比如说,年度利润率、年度销售额、市场占有率、净资产收益率、成本控制率、年度目标完成率等等,都可以作为公司的KPI指标。
这些指标的设定既需要他个人对企业发展的预期,也需要结合上年度或是过去两三年发展情况的规律判断,或是管理层基于公司过去发展的总结以及对未来目标的预测,综合平衡考虑。
不管公司级的目标怎么定,一定是先有公司级的KPI指标,然后才能层层往下分解到各部门的KPI指标。当然,有时候也不能怪老板的要求过高,古语有云:“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所以,老板也是想给管理层一点压力,这种心情与手段也可以理解。
2.确定部门级的KPI指标。
既然公司级别的KPI指标已经确实,下一步就是轮到部门级KPI指标的提炼与设定。当然,有些公司级的KPI指标是可以直接分解到部门级的:
市场部,像销售额、市场占有率、资金回笼率、客户满意度、销售计划完成率、销售增长率等等。
生产部,像生产计划完成率、生产成本控制率、产品质量合格率、劳动生产率、废品率等等。
人力资源部,像招聘达成率、培训完成率、员工流失率、薪酬核算及时率、考核计划完成率等等。
研发部门,像项目完成率,研发成本控制率、项目研发转化率等等。
有些部门指标就需要公司管理层对部门进行定位了,就是公司需要某些部门扮演什么角色,根据这些角色来设定KPI指标。
还有些指标的设定一定要考虑管理层最希望部门迫切解决的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从源头上定位该部门的存在。
3.确实具体岗位的KPI指标。
对于具体岗位的KPI指标提炼,第一条要以岗位说明书为基础,就是要知道这个岗位要做哪些工作?哪些工作才是该岗位的重点?或是完成哪些事就能确保这个岗位的价值最大化?当然,我们也要考虑两个关键点;首先,并不是占用你最多时间的工作就是你的重点工作;其次,并不是花费时间不多的工作就可以忽略不计。
当然,具体岗位的KPI指标也可以与部门级KPI指标进行对标。比如说,人力资源部招聘专员的关键指标就可以与部门级的KPI指标一致,招聘达成率就是相同的考核纬度。销售人员的关键指标与部门级的KPI指标也是可以对标的。
除去上述常规的KPI指标提取方法外,也有学者或是同行提出其他的KPI提取方法,比如基于工作流程的KPI提取法。在企业内部,根据行业的特点或是企业管理风格与定位的不同,企业的组织结构也不同,那样可能我们常规理解的工作流程会发生变化,也就是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能范围覆盖面不同。这样与之对接的工作流程也不同,那只能根据工作流程来描述或是定位各部门、岗位承担的职能,进而确定他们的KPI指标。
再比如根据管理工具的特点来提取KPI指标法,比如有的企业选择BSC(平衡计分卡)作为绩效考核的方法,那么这个工具需要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来考核,所以,就会产生BSC+KPI组合式的考核方法,这也是另一种KPI指标的提取方法。
我们说,并不是知道怎么提取KPI就能解决问题的,在这里又需要我们提另一个概念,就是关键指标的提取必须符合SMART原则:
Specific——具体性,不管提取什么样的KPI指标,这项指标一定要是具体的,有清晰的概念,至少要让人知道这个指标具有什么样的作用与意义。
Measurable——衡量性,提取KPI指标要做到量化,能够量化的必须要量化,有具体的计算公式,能根据相关数据核算出来,这样操作起来就相对简单。而且通过计算得出来的指标就会显得可靠与真实、客观。
Attainable——可达性,关键指标的选择一定要能够实现,而不是做不到的东西。镜中花与水中月的概念就不要拿出来忽悠人了,那样没有意义。
Realistic——现实性,KPI的提取主要是为了解决某些问题,不能解决问题的KPI指标就是耍流氓了。今天的问题,需要用今天的方法去解决,KPI指标的确定绝不能是用今天的方法去解决明天或是后天的问题。
Time based——时限性,KPI指标的考核只要能在一定的周期内解决就行了,超过一定的周期后,当前的KPI指标或许就不再是最重要的指标,或者当前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这个时候,就需要将相关的指标进行替换。当然,有些指标的数据需要统计,那么就要求把这些数据的收集与分析限制在一个具体的周期内,形成整个考核周期内的约定成俗的标准。
除了SMART这个原则,另外在提取KPI指标时,还需要注意几个点。首先,KPI指标的数量不宜过多,小企业的KPI考核可以是4/2原则,即4个定量的指标,2个定性的指标;中大型企业,就可以4/4或是6/4原则,过犹不及。
其次,KPI指标的提炼,需要“三方会谈”即,HR部门,被考核者,被考核者的领导,既然是指标提取,就不能脱离当事人的参与,更不能脱离被考核者领导的参与。
当然,有时候,我们也要清楚:知道一回事,会不会提取是一回事,能不能提取又是一回事,提取得对不对更是另一回事。这就要看HR、管理层、被考核者之间的博弈了,狭路相逢智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