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企业来说,做绩效考核的必要性在哪里?
1.生存的需要。
正是因为小企业面临的问题是生存的需要,绩效的存在才更有意义,谁去抢市场?谁来做保障?你让人拼命就是干动嘴皮子吗?我们不能说堵枪眼的时候就想到英雄,论功行赏的时候却把狗熊推上去了!这样谁还会给你卖命呢?所以,越是在生死存亡的阶段,越是利益当先,让人没有后顾之忧,才能豁出去拼一把。
2.员工发展的需要。
既然是小企业,当然不会养闲人,这就要求组织内部的员工,必须能身兼多职,一专多能地把工作顶上来。虽然有些企业确实不厚道,一个人的工资做几个人的事!正常来说,如果一个人能干两个人的活,虽说不能享受两个人的待遇,但是至少会比一个人的工资要高点,这样也能进一步地刺激员工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欲望,而当员工成长之后,也会不满足现在的状态,某种程度上也会倒逼企业管理的改善。
那么,小企业又如何做绩效考核呢?
1.不要拘泥于形式。
做绩效考核就一定需要走各种形式?一定需要标准的各种套路吗?就一定需要各种工具支撑?核心还是看企业管理者对考核的功能定位是什么?需要通过绩效考核达到什么目的?无论何时,方法永远是为了目的服务的。打个比方说,你大企业用BSC考核方法是考核,小企业说谁做得好就发奖金,做不好就不发奖金,这就不是考核了吗?对于小包工头来说,原本一个搬砖伙计8个小时搬砖500块就能得到100元的工资,他说,在8个小时搬砖500块的基础上,每多搬100块砖头就多给20元奖金,同时,在8个小时内不能搬砖500块的,每少搬50块的就扣20元工资。这个难道就不是考核的一种表现形式了吗?又何必非要整得那么正规呢?
2.绩效要有可操作性。
对于小企业来说,选择考核的方法,可以选择简单易操作的考核方法,只要能达到考核的目的就行。根据企业所处的阶段来做考核,不要考虑太前卫,太时髦的考核工具。如果条件不成熟,可以先对重要的部门或是核心的岗位进行考核,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有了一定的操作经验后,再逐步地将考核的范围扩大,这样分批、有计划地实行绩效,效果反而会更好。当然,可操作性并不意味着考核过程使用大量的表格与工具。虽说能够支撑考核的数据越多越细越好,但是,如果公司的HR部门人员不足,或是参与考核的管理人员缺少必要的耐心,还是化繁为简比较好。
3.考核指标要少而精。
对于小企业来说,因为条件所限,不可能把绩效整合得那么尽善尽美,所以在设计绩效考核方案的时候,考核的指标不要太多,要小而精,把需要解决的难点和重点优先考虑,集中时间与精力去解决某个时间段内的突出问题。所以这个时候,可以把各部门或是相关岗位存在的问题进行排列组合,选择最恰当、最关键、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来设计考核指标。虽然还是定量定性相结合原则,但是,总指标不宜超过8个,4/4原则相对合适,即4个定量指标,4个定性指标。这样简单扼要,抓重点就行,也不会让人把时间过多地花在其他非重要的事情上面。
4.考核周期不宜短。
对于小企业来说,考核周期用季度比较合适,月度考核有点太过于频繁,半年考核周期又太长。周期太短,容易掉入为了考核而考核的陷阱,因为净忙着做考核数据了;周期太长,又容易让人遗忘考核的威力,那样起不到效果。所以季度考核兼顾长短周期的需求,也不会过多占用考核与被考核人的时间。
5.考核结果的运用要快而准。
正因为是小公司,所以在考核结果公布之后,就要快刀斩乱麻,让被考核者立即尝到考核的成果或是后果。该奖的要正大光明地奖,最好营造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感觉,该罚的也要有游街示众的压力!通过这样的引导,让人意识到考核存在的必要性与作用。
6.注意考核过程的公正性。
小公司因为人少,没有什么事能够藏得住,正是因为如此,没有必要藏着掖着。在考核的过程中尽可能做到公平、公正,允许别人有不同的声音,允许别人申诉。只有这样才能加强监督,减少暗箱操作的机会。不要因考核者的放水而让绩效成为一种利益或是斗争工具,那样就失去了绩效考核存在应有的意义了。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没有小公司永远只想做小公司,而大公司也不是生来就是大公司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思考问题,春天种下的种子,只是为了秋天的收获,今天的所有努力,只不过是为了明天会更好。
我们说大公司有大公司的优势,小公司也有小公司的便利,不能拿大公司的管理去套小公司,也不能用小公司的方法去衡量大公司。我们作为HR,唯一能做的就是制订适合企业在不同阶段需求的管理工具或是制度,其他的不能想太多!
上一条:
如何去提炼KPI指标呢?这是个大问题!
下一条:
小企业根本就不具备绩效考核的推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