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服务
日期:2022-03-14 浏览

  法律顾问年度工作总结 小编:艳芬 314阅读 2020.03.31 精诚合作又一年,作为公司的法律顾问,在过去的一年里,在公司领导的科学决策和大力支持以及公司法律事务部全体工作人员的广泛、努力配合下,并经不懈努力,公司的法律事务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飘然而至,为总结工作,继往开来,以更好开展、完成新一年的工作,现将过去一年以来法律顾问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业务
  首先,自己对法律顾问和律师工作的积极性很高,所以在工作过程中积极努力、认真负责,取得了一些成绩,也获得了一些反思和收获。
  (一)诉讼业务方面
  积极、主动、独立主办案件十多起,总标的额数亿元人民币。
  案件涉及建设工程、联营合同纠纷、合同纠纷、借贷纠纷、劳动纠纷、劳务承包纠纷等领域,涉及法律部门众多,有些案件甚至触及法律边界和法理争论点。置业顾问年终工作总结个人对每一个案件都认真分析归类,比较准确地把握了法律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应用法律理论知识、诉讼技巧和实践经验(包括中外经典的诉讼案例实践和技巧),不断设定策略和变换策略,以便使对方进入我方的辩护思路,使审判法官的思路和自己的思路融入一体;在诉讼过程中,有规律地应用相关证据和事实,有策略、有步骤地进行辩护(起诉)、举证、质证、辩论和法庭总结,使案件的走向与自己预先设想努力靠拢,达到预期的结果,为企业挽回损失和创造法律利润。
  在诉讼业务中,也很重视谈判和调解,以便达到无讼解决纠纷的境界,努力打造和谐企业,努力为社会的和谐做出积极的贡献。
  案件结案后,认真思考总结,包括纠纷的原因,企业操作中存在的风险点,并向企业提供相关的意见及建议,也包括自己办案过程中的成功点和不足之处,常写一些案件体会的思考。这样使企业在法治企业的进程中不断成长,也使自己在法律顾问(律师)的生涯中不断成长,展望双赢的蓝图。
  (二)合同管理方面
  20XX年以来,审核了大量合同,总计150多份,出具法律意见或建议近400条,合同总标的额近9000万,有力防范了合同风险和防止了由于合同可能带来的损失。
  首先,与相关单位和部门协商,制定、规范了合同审核、审批流程,从程序上防范由于不规范带来的风险和损失。比如说合同会签应该有哪些部门会签,流程顺序如何安排,有谁来签字等。在合同管理流程规范方面,最突出的是相关要害部门和法律顾问,要在正式合同的草本上签字确认,防止合同形成过程中合同篡改或责任不明确的弊端。
  在合同审核过程中认真负责,从合同的方方面面周全地考虑,逐条地审查,提出相关有效而又操作性强的法律意见和建议。尽管有时工作量很大,但也不得有一点马虎,审不完的合同,有时加班或带回家去审查。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尽量把好和同关,为企业限度地消除风险和挽回可能发生的损失。
  (三)积极参与商务谈判
  在法律顾问工作过程中,积极参与多起商务谈判,并结合实际和管理提出相应的法律意见和建议,为商务谈判提供有力的支撑。
  在谈判之前,积极搜集谈判对方的资质、信用、资金、业绩以及前景预测等信息,并规划谈判的步骤和策略。在谈判过程中,有力地应用双方(或多方)的利弊以及心理特征,及时调整策略和方法,以便达到双方(或几方)都能接受的条件,以便促成谈判,达到双赢,形成合作伙伴。
  谈判之后,认真总结经验及不足,以便在将来的商务谈判过程中更进一步。
  二、学习与实践
  法律顾问(律师)工作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在工作工程中,坚持每天学习理论知识,包括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包括法律理论方面尤其国内外知名专家论文或论著的学习,并积极应用于实践,检验于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及时调整和总结,把实践过程中的心得、技巧、策略和方法,提升并融入到相关理论和法律法规,使之升华到理论高度之后,又加深学习和理解了相关的法律理论和法律法规,形成了在实践中再学习,并用于指导实践。
  坚持每天学习英语知识,阅读大量的英文资料,尤其注重合同和法律专业方面的英文学习;坚持每天看CCTV英语频道。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逐渐把自己培养成为企业需要的、能处理国际商务的法律顾问。
  三、缺点与不足
  有时候在工作过程中过于强调原则,过于较真,表现为处理事情有时不太灵活,今后需进一步改进。
  再者,出具的法律或建议过于直率和犀利,不过我相信,自己会慢慢改变这种工作作风,使工作更为和谐一点。
  最后,不太会把工作和生活分开,没有充分利用生活、娱乐有效释压,把工作带到家庭,以后努力改进。
  四、思考与展望
  首先,信任是第一位的。法律顾问(律师)和公司要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这是干好工作的前提。领导层要给予法律顾问(律师)相应的信任和待遇,法律顾问(律师)也要用自己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诚信去赢得管理层的信任和支持,建立不可分割的信任体。
  其次,法律顾问需不断地学习与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不骄不躁,使自己的专业知识也能力不断提升和升华,能在企业法律顾问(律师)得心应手,为企业做出更多、更大贡献。
  最后,理清企业的经营战略和需求,把法律顾问工作和公司的经营战略融为一体。因为法律顾问就是为了更好地防范企业在法律方面风险,使企业更稳健、更好地发展。一般情况下,法律风险对企业有害无益,甚至是致命的。那么,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坚决消灭这些风险点;而有些风险防范与企业经营目标或利润严重冲突,或者说企业追求的利润和前景远远超过风险本身时,风险就是机遇。这时候,我们就要追求这种风险,而不是去防范。总之,法律顾问在工作过程中,要有超前意识和犀利的眼光,该出手时不留情,该放手时得放手。
  总之,企业在法治国情和市场经济条件下,越来越需要法律顾问全面参与企业经营与管理。作为公司的一名法律顾问,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仍需谦虚谨慎、认真负责、更加细致、更加深入、坚持原则而又不失灵活地做好法律顾问(律师)的诉讼业务和非诉讼业务,做好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参与公司经营管理活动,当好公司高管的好助手,做好企业普法工作的宣传员,把好企业经营中的法律方向盘;与企业同甘共苦,荣誉与共,共同走向辉煌!

  不知不觉,我在阿里已经待了一年,这一年有成长和收获,也有煎熬和痛苦,分享一下我作为应届生的阿里体验。

  
一、关于成长

  
很多人以为在互联网大厂工作的人都很优秀,这和考上北大的人都是天才一个逻辑。阿里的校招条件很严格,但是社招是比较容易进来的,上到哈佛耶鲁,下到二本三本。有的同事30岁还是p6,有的同事25岁就是p8。在优秀的同事身上能够学到很多业务思考,但是和没有能力的同事合作反而会加重自己的工作量,因为你要替他思考。

  
阿里有一条价值观叫拥抱变化,这一点我深有体会。试用期三个月换了三个项目,往往是刚了解一个业务,做完一个季度的规划,就换到下一个业务。这不是我们部门的通病,和我一起进入阿里的同学也是经常变动。我能理解这个时代拥抱变化的必要性,但是如此频繁地变化,上线的项目还没看到数据效果就被别人接手,个人很难得到沉淀和成长,尤其是对于像我这样刚毕业的新人。

  
在阿里,跟对领导非常重要,重要程度不亚于大学选专业。我有一个同学,他的老板被排挤,于是他也跟着被排挤。他的老板做业务被人吐槽没有业务思考,没有开发愿意做他老板的需求,于是他的需求也很难推进。对于校招生来说,老板还扮演着导师的决策。如果你的老板不会带新人,那你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自己不停地试错和摸索,如果你的老板会带新人,给下属输入很多业务思考,你就能快速成长起来。

  
二、关于业务

  
阿里是个很大的平台,业务复杂,员工众多。但是有前景的业务也就那些,僧多粥少。发展潜力大的部门大家都想去,比如钉钉。有的业务生命周期非常短暂,老板一拍脑袋说要做,几十个人轰轰烈烈做了大半年,换老板了下一个老板说不做,整个项目就此下线,消失得无影无踪,几十个人的劳动成果付诸东流。阿里有很多这样朝令夕改的项目,哪怕下属都反对,仍然老板说了算。这种自上而下的工作方式,很难获得成就感。

  
在阿里做业务,不可避免的是跨部门协同。但是因为中台的kpi和你的kpi不一样,帮你他可能没有收益,推动起来就很困难。有的中台同事人好,愿意帮你,有的中台同事动不动甩脸色,你热脸贴人家冷屁股。如果此人一副拒绝合作的态度,这种时候要么找他老板对齐kpi,要么抛掉自尊继续伺候这位大爷。大家都是基层打工人,风水轮流转,谁还没有求人的时候呢?

  
做业务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与其他同事合作,有的同事合作起来如沐春风,有的同事就像杠精,你说啥都要challenge,但是他又提不出更好的解决方案,最后还是采用最初的方案,可能怼人才能给他们带来价值感。推活也很常见,毕竟谁都想去抢香饽饽而不是吃冷饭,刚入职的时候同事让我帮她做数据分析,结果她拿着我给的数据向老板汇报,当时还是太年轻,不懂得推辞和拒绝。还有,项目启动时一定要提前明确好职责,不然出力不讨好,背锅都没处去哭。

  
三、关于价值

  
如果你寻求人生的意义,可能互联网大厂并不适合你。大家都是螺丝钉,有你和没你没什么区别,即使你能做到90分,他只能做到70分,但是公司要求60分就可以,没有人无可替代,哪怕你是90分。这是为了公司的稳定性,因为一旦有人无可替代,那这家公司极容易陷入风险之中。哪怕总裁离职了也没关系,换一个总裁公司照常运转,只是70分和90分的区别,不是破产和盈利的区别。互联网大厂已经成为了一条流水线,我们和流水线上的工人没有什么区别。

  
每次看着kpi指标会觉得工作很虚无,又要达到多少活跃用户,实现多少GMV,停留时长和点击率要达到多少。所有的App都在努力让用户粘在手机上,电商app制造消费陷阱,新闻app用没营养的内容博眼球,视频app蚕食我们的碎片时间。我们的工作并没有生产内容,也没有创作价值,只是让用户更沉迷手机罢了,谁又在乎他们视力是否下降,有没有抬起头看看周围的现实世界呢?可能网络就是他们的全部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