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在社会上认识的人多了,“混”起来也会更加的容易。
据麦可思的一份调查显示,城里的学生比农村的学生好就业,在最难就业的大学生中来自边远农村与老少边穷地区者相对比较多。这个一点不意外,假定我们大家都不自己努力,仅仅靠原来的社会关系,那当然城市或者本地的学生依靠社会关系就可以取胜——谁的爹狠点儿,谁的工作就好点儿。
不过,谁的爹也不是万能的,真的靠爹也就是在爹的一亩三分自留地的关系里面转悠了,爹托爹也托不了多远,托来托去也未必是喜欢或者擅长的活儿。而要改变这个态势的唯一可能就是在大学尝试与努力在陌生人中建设属于自己的社会关系。其实我们没有几个同学,你在大学里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永远呆在大学里。大学最重要的是为社会输送人才,是到社会上寻求岗位,是要跟社会上的资源建立链接的。我们这些大学生,将来是不是能够把这个价值体现出来,它是跟你的社会上的关系量联系在一起的。社会关系有多大,你的提升,你的机会就有多大。
很多人为什么到了大四的时候找不到工作,你社会上认识几个人?你去杭州找工作,你认识杭州人吗?认识什么样的杭州人呢?你要到上海找工作,你认识什么样的上海人呢?你说我临时认识一个人,那你只能做临时工;你认识一个老朋友,他给你提供支持的机会就比较多。社会资源是依循社会网络分布的。社会网络仿佛一根藤,社会资源仿佛是那些瓜,你要想吃这个瓜,你就顺着这个藤去摸。问题是你有藤吗?所以其实在我们大学时代的时候,建藤是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我常进一步大学生参加多种社会场合,发自己的名片,通常你会发现,每发出100张,你能收到多少张呢?40%,这个40%的名片,如果你给人家写邮件,有多少人会回你呢?占其中15%,在回邮件的这些人中有多少人会成为你真正可以有一定程度交往的朋友呢?1/5.一年你发出100张名片,意味着1年你会增加社会上1到2个相对有一定交往价值的朋友,四年中间就会有五六个社会上的朋友,咱道儿上有人了!衡量社会关系的时候,你不要全是中学老师。衡量社会基本水平的时候,你发现有一个是个体户,有一个是公务员,有一个是大学教授,有一个是媒体记者,干不同行业的人,越是错杂,意味着对你提供各种不同帮助的人会越多。
认识陌生人的方法特别简单
第一,要干净,身上别发味,这尤其对我们男同学来说,人家才愿意接近你。我们有那么多的机会坐公共汽车,有那么多的机会坐火车,有那么多的机会坐飞机,坐在你隔壁的那个人在大部分情况下是愿与你认识的。仅仅在于我们中国人不想做第一个认识人的人,我们愿意做反应的人,大学生跟普通人的区别就在于你是大学生,在学校里,老师跟学生的关系就是不耻下问,不耻积极,不耻主动。你应该成为第一个主动认识的人。
第二,即使你第一个主动认识人家,有一点要认识到,就是我要认识陌生人,陌生人是坏人怎么办呢,人本有一半是坏的,一半是好的,我本人也是一半一半,我们有些人一开始是领导同志,后来是贪官,他本来就是一半是贪官,一半是好人,但看在什么条件下,他哪部分发生作用,在另外一个情况下,另外一部分成长。你要老跟人家送书,人家也变成知识分子;你要老给人家送贿,人家当然变成受贿分子了,互动决定了关系的性质。还有一点,那些受陌生人损害的,在大部分情况下,是因为你想有所图,这个图就是指当下就有占便宜的想法,如果你三岁就开始跟异性打交道的话,你今天一般的色狼还真下不了手,你3岁跟他打交道的时候,色狼都不好意思下手,等到你23岁的时候,可能那一般的色狼都被你欺负,你要在23岁都还在想咱可不能跟男人打交道。我跟你讲,你知道色狼是什么吗?就是你以为不是的,他恰有可能正是的。
我们很多家长对孩子使用的方法不是社会化方法。而是,在可能的范围内,推迟孩子的社会化进程,在可能的情况下,减少你社会化的机会,在他能做的事情上,降低你的社会化水平,他以为这是保护孩子最好的方法。我们家长在管理我们孩子的时候,他不能保证的是,其实这个小孩不断的走出去,走到职业界限的时候,在大部分情况下,这不是他可控制的范围呢,所以,我们家长这样管理孩子的时候,导致他们的社会适应与反应能力是比较低的。
社会交往中的注意事项
(1)不要到忙于事业的人家去串门,即便有事必须去,也应在办妥后及早告退;也不要失约或做不速之客。
(2)不要为办事才给人送礼。礼品与关心亲疏应成正比,但无论如何,礼品应讲究实惠,切不可送人“等外”、“处理”之类的东西。
(3)不要故意引人注目,喧宾夺主,也不要畏畏缩缩,自卑自贱。
(4)不要对别人的事过分好奇,再三打听,刨根问底;更不要去触犯别人的忌讳。
(5)不要拨弄是非,传播流言蜚语。
(6)不能要求旁人都合自己的脾气,须知你的脾气也并不合于每一个人,应学人宽容。
(7)不要服饰不整,肮脏,身上有难闻的气味。反之,服饰过于华丽、轻佻也会惹得旁人不快。
(8)不要毫不掩饰地咳嗽、打嗝、吐痰等,也不要当众修饰自己的容貌。
(9)不要长幼无序,礼节应有度。
(10)不要不辞而别,离开时,应向主人告辞,表示谢意。